Google
 首页 
  用户  密码   诗人   朝代   诗词   留言本   注册 
 欢迎光临  
 2025年11月7日,Fri
 你是本站
第 76331719 位
 访客。现在共有  在线
 总流量为: 82419111 页

 诗词查询
 朝代
 
 作者
 
 诗词
 

 每日一作者简介
郑絪,字文明,荥阳人。擢进士、宏词。初为张延赏掌书记,入为起居郎、翰林学士,累迁中书舍人。宪宗立,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太和中,以太子少傅致仕。絪少好学,大历中有高名。后践历华显,出入中外,逾四十年,守道寡欲,不为烜赫事,时推耆德。集三十卷,今存诗五首。

 每日一诗词
现当代.舒婷
放下你的信笺
走到打开的窗前
我把灯撑得高高
让远方的你
能够把我看见
风过草地清扫天空
夜还在沿街拾取碎片
所有的花芽和嫩枝
必须再经一番晨霜
虽然黎明并不遥远
海上的气息
被阻隔在群山那边
但山峰绝非有意
继续掠夺我们的青春
他们的拖延毕竟有限
答应我,
不要流泪
假如你感到孤单
请到窗口来和我会面
相视伤心的笑颜
交换斗争与欢乐的诗篇
1979年12月

 友情连接
V & L Canada
Power Javascript

虞美人

唐五代•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1]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2]
只是朱颜改。[3]
问君能有几多愁,[4]
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注释】
[1]了:了结,完结。
[2]砌:台阶。雕阑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应犹:一作“依然”。
[3]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4]君:作者自称。能:或作“都”、“那”、“还”、“却”。
  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
  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诚然,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
  “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
  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调》“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
  可以说,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评论】
zxm632111 (12/9/2013 5:50:56 AM, IP:1.x.x.114)
愁绪无边,思绪万千,表达思想,引来杀身之祸端.
加入你的评论,请先登录。如果没有帐号, 按这里去注册一个新帐号。
返回
 
 
© Copyright 2001-2025 rdliu.com 诗词意, CANADA.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 Powered By PowerJS Software Ltd, [ 1 se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