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光临
|
|
| 2025年11月7日,Fri |
你是本站 第 76336045 位 访客。现在共有 在线 |
| 总流量为: 82433168 页 |
|
|
| 每日一作者简介 |
|
|
|
|
|
|
蔡琰(177-?)字文姬,陈留圉(今河南杞县)人。建安时期的女诗人。她是蔡邕的女儿,博学有才,通音律。初嫁卫氏,夫亡无子,归宁于家。兵乱中被虏,被胡兵辗转掳入南匈奴。身陷南匈奴十二年,生二子。后曹操遣使将她赎还,重嫁同郡董祀。今传《悲愤诗》二篇,另有《胡笳十八拍》一篇(或被认为伪作)。
|
|
|
|
| 每日一诗词 |
|
|
|
|
|
|
唐五代.宋之问 |
|
|
|
春豫灵池会, 沧波帐殿开。 舟凌石鲸度, 槎拂斗牛回。 节晦蓂全落, 春迟柳暗催。 象溟看浴景, 烧劫辩沉灰。 镐饮周文乐, 汾歌汉武才。 不悉明月尽, 自有夜珠来。
|
|
|
|
|
|
|
|
|
|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
| 唐五代 刘长卿 |
|
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 野寺来人少,云端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
|
|
【注释】
古台:指吴公台,在今江苏省江都县,原为南朝沈之所筑的弩台,后陈将吴明彻重修。 摇落:凋零。 南朝:指建都金陵(南京)的宋、齐、梁、陈四朝。 垒:军事工事。按吴公台本为陈将吴明彻重筑的弩台。 寒磬:清冷的磬声。 野寺:位于偏地的寺庙。这里指吴公台上寺。
|
| | | 【评析】 | 这是一首吊古思乡之诗。诗通过秋日登台所见荒凉萧瑟景象,抒发了深沉的历史沧桑兴衰之感。首联是写因观南朝古迹吴公台而发感慨,即景生情。中间两联写观赏前朝古迹的零落,不禁感慨万端,抒写古迹零落,游人罕至之悲凉。尾联写江山依旧,人物不同。“独自今”三字,悲凉慷慨,道出诗的神韵。
通篇没有历史的兴衰,诗中所见的秋声、古台、野寺、夕阳、故垒、寒馨、空林不觉和诗人一样满怀惆怅,而独有长江水依然滚滚东流,把历史的烟云淘尽。诗的神韵,意在不言中。 | | | | 【白话译文】 | 草木凋零飘落的季节,登上古老的吴公台;西风把秋意吹入了心中。野寺地偏游人稀少,云峰隔水境界幽深。西斜的夕阳照着当年的战垒;清冷的钟磬声响遍空旷的丛林。惆怅那南朝旧事悠悠俱往,独有长江水依然日夜奔腾。 |
| |
| 【评论】 | | 加入你的评论,请先登录。如果没有帐号, 按这里去注册一个新帐号。 |
|
返回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