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首页 
  用户  密码   诗人   朝代   诗词   留言本   注册 
 欢迎光临  
 2024年5月12日,Sun
 你是本站
第 60137035 位
 访客。现在共有  在线
 总流量为: 64418761 页

 诗词查询
 朝代
 
 作者
 
 诗词
 

 每日一作者简介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市)人。宋天圣二年(1024年)进士及第,累官端明殿学士、吏部侍郎、太保等,仁宗时,任郑州知州。明嘉靖《郑州志·名宦》记载:“曾公亮,仁宗时为翰林学士知郑州,赐诗赴任。”一个中央官员,何以屈就郑州知州,且由皇帝赐诗送行,无疑与当年时局有重大关系。

  宋乾德元年(963年),宋太祖赵匡胤为安葬父母,修“定陵”于巩县;其后有帝陵又建于斯,郑州乃开封至巩县必经之路,所以地位日渐重要。至仁宗时,其统治已呈风雨飘摇之势,内忧外患,尤其在夏、辽崛起,对宋构成威胁的紧急关头,宋仁宗在皇 五年(1053年),“乃诏郑、滑、曹、许、陈为辅,建转运史以领之”(见明《郑州志·杂志》)。郑州乃五辅(州)之首,是京城西之重镇,朝廷对郑州异常重视,遂命曾公亮知郑。此举说明仁宗对曾的器重和信任。

  曾公亮仪表堂堂,为人严肃,办事认真。史书说“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又说他“为政有能声,至夜户不闭”。在朝任翰林学士时,他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对重要文书亲自批阅、严格把关,一改以往行文华而不实、随意决断、弄虚作假或推诿扯皮的弊端,深得仁宗皇帝的信赖和同僚们的赏识。出任郑州知州以后,他秉公执法,严以管理,重拳打击为非作歹之徒,使那些混迹郑州的盗匪、流寇闻风丧胆,或被判以重刑,或逃匿他乡。很快使混乱的郑州呈现出秩序井然、社会安定、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太平局面。所以,时人昵称其为“曾开门”,意为社会安定,昼夜开门也不会失盗,有对曾褒扬的含义。曾思想开放,提掖后人,任职吏部侍郎时先后数次推荐王安石,认为王“文学器业,宜应大用”。后王成为宰相,主持变法,与曾举荐有很大关系

 每日一诗词
唐五代.贯休
寻常看不见,
花落树多苔。
忽向高枝发,
又从何处来。
风清声更揭,
月苦意弥哀。
多少求名者,
年年被尔催。

 友情连接
绝妙好词
V & L Canada
Power Javascript

满庭芳

• 纳兰性德
堠雪翻鸦,河冰跃马,惊风吹度龙堆。
阴磷夜泣,此景总堪悲。
待向中宵起舞,无人处、那有村鸡。
只应是,金笳暗拍,一样泪沾衣。  

须知今古事,棋枰胜负,翻覆如斯。
叹纷纷蛮触,回首成非。
剩得几行青史,斜阳下、断碣残碑。年华共,
混同江水,流去几时回。
【注释】
堠:古代了望敌情之土堡,或谓记里程的土堆。
龙堆:沙漠名,即白龙堆。《汉书·匈奴传》扬雄谏书云:“岂为康居、乌孙能逾白龙堆而寇西边哉!”注:“孟康曰:‘龙堆形如土龙身,无头有尾,高大者二三丈,埤者丈,皆东北向,相似也,在西域中。’”
阴磷:即阴火,磷火之类,俗谓鬼火。
中宵起舞:《晋书·祖逖传》:“(祖逖)与司空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 , 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辛弃疾《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前韵》:“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
金笳:指铜笛之类。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乐器,类似笛子。刘禹锡《连州腊日观莫徭猎西山》:“日暮还城邑,金笳发丽谯。”
须知三句:谓要知道古今的世事犹如棋局,或胜或负,翻覆无常。
蛮触:《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后有“触蛮 之争”之语,意谓由于极小之事而引起了争端。白居易《禽虫十二章》之七:“蟭螟杀敌蚊巢上,蛮触之争蜗角中。”
混同江:指松花江。见《清一统志·吉林一》:“混同江,在吉林城东,今名松花江。”
 
【评析】
词的上阕开头五句写景,把象征性的古战场--龙堆展现在读者眼前:鸦飞雪上,马跃冰河,惊风掠地,亡灵夜泣,“一将功成万骨枯”极写其萧索、肃杀之惨象。“堠"指战争中留下来的瞭望敌情的土堡或古代记里程的土堆。“龙堆"原在西域,这里泛指边地的古战场。磷火俗称鬼火,“阴磷"喻战死的鬼魂,唐诗中有“战鬼聚阴磷"的诗句。诗人接着抒发感慨:本要效法东晋的祖逖,中夜闻鸡起舞;可是,这里悄无人迹,根本就听不到荒鸡乱鸣。言下之意是纵有一片报国情怀,也无由实现,徒增感喟。只好喑暗吹起金笳,同样令人悲不自胜,涕泪沾衣。

下阕全是议论,从兴亡的梦幻中体现人生之悲慨。语调低沉抑郁,寄怀深远诗人喟叹古今兴亡,有如棋枰翻覆、蛮触争雄,无论为胜为负,都是转眼成空,体现了历史的虚无,人生的空幻。“蛮触”,蜗角中的两个小国,为争地而兴战,语出《庄子》。意谓双方所争者小,原无实际意义。留下来的不过是断碑残碣上几行记载,掩映于斜阳之下,而悠悠岁月已经随着混同江水流逝,再也不能复回了。

唐柳宗元有“满庭芳草积 ”句,唐吴融有“满庭芳草易黄昏”句,故此调名之缘有或柳诗或吴诗之不同说法。此调又名《锁阳台》、《江南好》、《话桐乡》、《满庭霜》、《转调满庭芳》、《潇湘夜雨》、《满庭花》等。有不同体格,俱为双调。本首为其一体,上、下片各十句,共九十五字。各片之第三、五、七、十句押韵,均平声韵。  此篇前景后情,以赋法铺写。其下片全为议论,虽不免质实,但气势壮观,真情四射,仍是生动感人的。上片前五句景语,写古战场的荒寒阴森,以“总堪悲”绾住。下句转进,先说有“中宵起舞”的爱国之心,但“那有村鸡”一句折转,表明无由以报,徒增伤感。再接以金笳声声烘托,则更令人添悲增慨。下片承前之情之景转为议论,表达了满怀哀怨和痛苦。诗人以为“古今事”都是虚无的、短暂的,古来的一切纷争,一切功业,到头来除了“剩得几行青史”,“断碣残碑”之外,余皆成空。这虽是消极的意绪,但从中亦可窥见诗人长期积于心中的苦情。这种“苦情”,有人认为纳兰对家族被灭往事的隐恨(见黄天骥《纳兰性德和他的词》)。可备一说。
 
【评论】
加入你的评论,请先登录。如果没有帐号, 按这里去注册一个新帐号。
返回
 
 
© Copyright 2001-2024 rdliu.com 诗词意, CANADA.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 Powered By PowerJS Software Ltd, [ 0 se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