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首页 
  用户  密码   诗人   朝代   诗词   留言本   注册 
 欢迎光临  
 2025年8月6日,Wed
 你是本站
第 73660303 位
 访客。现在共有  在线
 总流量为: 78833955 页

 诗词查询
 朝代
 
 作者
 
 诗词
 

 每日一作者简介
陈著

 每日一诗词
唐五代.李绅
烟水吴都郭,
阊门架碧流。
绿杨深浅巷,
青翰往来舟。
朱户千家室,
丹楹百处楼。
水光摇极浦,
草色辨长洲。
忆作麻衣翠,
曾为旅棹游。
放歌随楚老,
清宴奉诸侯。
花寺听莺入,
春湖看雁留。
里吟传绮唱,
乡语认歈讴。
桥转攒虹饮,
波通斗鹢浮。
竹扉梅圃静,
水巷橘园幽。
缝堵荒麋苑,
穿岩破虎丘。
旧风犹越鼓,
馀俗尚吴钩。
故馆曾闲访,
遗基亦遍搜。
吹台山木尽,
香径佛宫秋。
帐殿菰蒲掩,
云房露雾收。
苎萝妖覆灭,
荆棘鬼包羞。
风月俄黄绶,
经过半白头。
重来冠盖客,
非复别离愁。
候火分通陌,
前旌驻外邮。
水风摇彩旆,
堤柳引鸣驺。
问吏儿孙隔,
呼名礼敬修。
顾瞻殊宿昔,
语默过悲忧。
义感心空在,
容衰日易偷。
还持沧海诏,
从此布皇猷。

 友情连接
V & L Canada
Power Javascript

刘因

朝代:
作 者 介 绍
    刘因(1249-1293年)字梦吉,号静修,元雄州容城(今河北徐水县)人。“因天资绝人,三岁识书,日记千百言,过目即成诵;六岁能诗;七岁能属文,落笔惊人;甫弱冠,才器超迈”(《元史·刘因传》)。因家居教授,弟子造其门者,随材器教之,皆有成就。尝爱诸葛亮“静以修身”之语,名其居曰“静修”。刘因父祖本金朝人,故他自视为亡金遗血。元灭南宋,他屡作哀宋之文。其思想感情与元蒙一直格格不入。至元十九年(1282),有诏征因,擢承德郎、右赞善大夫,未几以母疾辞归。后朝廷以集贤学士、嘉议大夫征因,以疾固辞,认为“非如此则道不尊”。刘因曾与国子司业砚弥坚从游。初为经学,究训诂疏释之说,认为“圣人精义殆不止此”,及得周、程、张、邵、朱、吕之书,则曰“我固谓当有是也”。对于其学之所长,则谓“邵至大也,周至精也。程至正也,朱子极其大,尽其精,而贯之以正也”。可见其学以朱熹为宗。但他又不严守朱熹门户,每杂以陆学之自求本心。在天道观方面,他认为,“夫天地之理,生生不息而已矣”。这种“生生不息之理”包括自然与社会的成毁、代谢,这是“理势相因而然”,否则万物“不复生”,人之蕃衍的“生理”也就停止了。他将此种生生不息的变化归之于“气机”,“天地之间,凡人力之所为,皆气机之所使”。这种“气机”又本于无形不可见的“理”。他指出:“大哉化也,源乎天,散乎万物,而成乎圣人。自天而言之,理具乎乾元之始,曰造化。宣而通之,物付之物,人付之人,成象成形,而各正性命,化而变也。阴阳五行,运乎天地之间,绵绵属属,自然氤氲而不容已,所以宣其化而无穷也。天化宣矣,而人物生焉。人物生焉,而人化存焉。大而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之道,小而洒扫、应对、进退之节,至于□飞鱼跃,莫非天化之存乎人者也。”(畿辅本卷三)在心性论和修养方法方面,他认为“人欲化而天理,血气化而性情”,要将人欲化为天理,关键在自求于己,而“无待于外”。要改变人欲血气,须引发扩充自身固有之德性、善端。其途径则在于养气持守、不动心。“心之机一动而气亦随之,迫火而汗,近水而栗。物之气能动人也,惟物之遇夫人之气也亦然”(《文集》卷二十一)。实际是主张专务其静,不与物接,物我两忘。他认为,人在浩瀚无涯的天地之间,其形至微,其寿至短,故君子处世,不必慕外,非必用于世而取得官爵和治功,而主要在于立心之初,在于自身的道德修养。他指出:“君子立心之初,曰为善而不为恶,则其初心遂矣。夫道无时而不有,无处而不在也,故欲为善为君子,盖无时无处而不可,而吾之初心,亦无时无处而不得其遂也。”(同上)在论述道与物的关系时。他认为“道”是最根本的。“道之体本静,出物而不出于物,制物而不为物所制,以一制万变而不变者也”。而客观事物本质上则是“齐”的。如果加以人为,去“齐之”,“则不齐矣”,“犹之东、西也,东自东而西自西,固不齐也。然东人之西,则西人之东也,是曰东亦可,曰西亦可,则是未始不齐也”。人所见到的“东人之西,西人之东”,只是相对而已,此两者在对待中是同一的,是“末始不齐也”。故“不齐之,则物将自齐而平矣”。他看到了事物的相对性,但又夸大了这种相对性。上述观点,显然受到庄子思想的影响。在为学方面,刘因认为,人之生“材无不全”,后来所以不全,乃因惑于“异端”。故学者当求于“大圣大贤惠世之书”,即返求六经。他主张读书当先读六经、《语》、《孟》,然后依次读史、诸子。他提出,宋学本于六经,古无经史之分,六经中的《诗》、《书》、《春秋》就是史。他又指出理学乃“自传注、疏释出”,批评“近世学者,往往舍传注、疏释,但读诸儒之议论”,主张读书“必先传注而后疏释,疏释而后议论”。其著作有《四书精要》、《易系辞说》、《静修集》等。刘因是元代重要的儒学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古无经史之分”之说,对后来章学诚“六经皆史”的观点产生过一定影响。 
 
作  品
 
观梅有感(东风吹落战尘沙) 
返回
 
 
© Copyright 2001-2025 rdliu.com 诗词意, CANADA.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 Powered By PowerJS Software Ltd, [ 0 sec ]